0212:透物见人——海昏侯墓考古发现离我们的“近”与“远”

海昏侯是近十年内中国最知名的考古发现之一 。作为当代保存最完整的汉代高等级墓葬,海昏侯墓的发现,包括115公斤的黄金、珠宝玉石、青铜剑、孔子屏风、竹简等让它一度成为社会文化新闻的热点。在奇珍异宝背后,隐藏着墓主人刘贺跌宕的人生。他少年世袭昌邑王爵位,17岁仓促地被拥立为皇帝,短短27天后遭到罢黜,几经贬斥,最终以海昏侯的身份逝于江西南昌。在汉昭帝逝世后的权利真空期,他既被迫又主动地走入政治旋涡的中心,须臾间人生起伏辗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被废的皇帝。除了海量的财富外,刘贺的随葬品以何种方式呈现了这位汉哀帝的一生?实物材料为我们认识历史开启了怎样的新视角?考古学能否呈现出数据之外关于人的故事?在本次讲座中,曾两次参与发掘工作的耶鲁大学在读博士周琪将与我们分享这项重大考古发现背后的故事。我们将借用学术界“透物见人”的概念,透过海昏侯墓的发掘成果和刘贺的人生经历,一起探索考古、历史与人生的相互映照与隐喻。同时,如果你对考古领域的其他话题感到好奇,我们也希望和大家探讨这一行业与现实生活的链接。

主讲人:周琪 本科毕业于中国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现为耶鲁大学考古学博士候选人。在国内求学期间,参与过早期秦文化遗址发掘与调查,辽宁红山文化全覆盖式调查。大学期间担任西北大学驻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志愿服务及大学生讲解员队伍的队长。2018至2021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中心。工作期间曾参与二里头遗址贵族墓发掘,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的研究与复制,山西大河口西周贵族墓发掘与保护,江西海昏侯墓发掘,河北行唐故郡中山国车马坑发掘与复原,三星堆2021年度实验室发掘筹备等工作。她的博士研究方向为青铜时代的欧亚草原与中国北方游牧考古,博士期间在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参加田野发掘,2025年夏将在蒙古国领导石板墓的发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