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0:写作亦在场——寻找语言:在国境、学科、身份之间的探索

程扬扬曾从事十余年的粒子物理研究,认为基础科学是寻找和描述自然的语言,粒子物理是“为宇宙撰写历史”。她自2017年在《原子能科学家公报》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发表《科学家的公民义务》(The Civic Duties of Scientists)一文之后逐渐转型公共写作,并开始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卫报》(The Guardian)等主流媒体发表时事评论、书评和其他文章,书写主题围绕中国事务、中美关系和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等。在写作中,她逐渐学习怎样塑造自己的声音,反思母语的影响与限制,重审自己与故乡的关系,并尝试在写作中实践自由,履行学者的社会职责。

程扬扬将从她的个人故事开始,依次分享她为何开始写作,为何用英语写作,展开至她与母语中文的“纠结”关系,并解释将英语作为“一个‘逃亡’的空间”的状态是怎样的。观众将从她的分享中了解一些“方法论”——在陌生的世界和动荡的时局中寻找找到声音、找到自我、自我赋权的方法论。

在谈及写作动力之后,程扬扬还会分享“如何不害怕写作”和“如何写的更好”,这个部分不仅关于非虚构写作技巧,还会向观众解释怎样面对跨语言表达的挑战,以及如何在写作中突破性别、国籍、种族和社会偏见。

本期活动由 在场 · 非虚构写作奖学金 联合举办,是系列讲座的纽约站。

关于在场 · 非虚构写作奖学金:

https://www.frontlinefellowship.io/

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是面向全球華語寫作者,結合獎項、課程與社群培育的非虛構寫作支持計畫。

「在場」特別鼓勵寫作者走進身處時代的現場。時代的現場不必然宏觀,也可能來自身邊微小的人、事、物;走進也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進入,更指寫作者對議題有長期耕耘和深刻理解。

我們希望在場的寫作者,對所處在的故事,有非寫不可的強烈動力;也因而,這一現場的書寫與填補空白,非你不可。

在場於每個人,是一種立場選擇,它以寫作為行動,改變我們自身與世界的關係。在場於我們彼此,是從單次的獎金、編輯、出版支持,延續成為一個互助、開放、可持續的創作者網絡。

我們這個時代的真實,需要人人共建。期待與你一起在場,一起努力。

主讲人:

程揚揚,耶魯法學院研究員,物理學博士,多家英美報刊特約作者

主持人:

小杨,流行文化播客《疲惫娇娃》主播